最新公告:
当前位置:

分享到:908

“互联网+”有助破题医疗融合难

“互联网+”有助破题医疗融合难

 


       日前,2015京津冀医疗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,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对症下药,为京津冀医疗融合支招。

方来英介绍,2014年,北京为全社会提供超过2亿门急诊服务,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的门急诊服务中,34%的患者来自外省,其中,有18%来自河北地区。也就是说,2014年北京医疗机构为超过1200万名河北省患者提供医疗服务,这一现实情况为三地医疗融合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患者基础。

“津冀两地的医疗机构也都各具特色和优势。”方来英说道。他介绍,天津的器官移植技术领先全国,河北的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家喻户晓。三地医疗融合可以有效发挥三地各自的医疗服务优势,合理整合三地医疗资源。

但事实上,京津冀在医疗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小的现实困难。业内人士指出,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京津冀医疗融合更多仍仅限于京冀之间,天津似乎并没有太多动作。此外,由于京津冀三地医疗水平差距较大,大批患者涌入北京三甲医院,这也导致了京城优质医疗机构资源短缺,不少津冀医院却门庭冷落的尴尬现状。

如何能在医疗服务和患者基数差别明显的情况下,继续促进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发展?方来英认为,首先,要不断加强三地人才流动和机构间合作,拓展医生多点执业,进一步扩展和深入三地医疗机构的合作。

其次,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推动三地医疗融合。方来英介绍,在此次论坛上,三地卫计委共同签署了《京津冀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交流合作框架协议》,三地将从搭建信息平台、加强联合执法等六个方面加强综合监督合作,从政策角度保障三地医疗融合顺利推进。

最后,要发挥三地在技术和资本上的优势。在方来英看来,互联网+医疗将会为三地医疗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。此外,三地医疗融合存在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已经吸引了众多资本市场,反过来,资本也能更好地推动三地技术、人才的整合和有效利用。